Search


#話漫畫

最近有一部在本編同溫層快速流動的小品漫畫神作《我可以被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#話漫畫

最近有一部在本編同溫層快速流動的小品漫畫神作《我可以被擁抱嗎?因為太過寂寞而叫了蕾絲邊應召》,pixiv超過480萬的超高點閱數,相當讓人好奇。而我則是看了書腰上頭的文案就想一探究竟:

「為了活下去,到底該怎麼做?」

編輯下了這麼沉重的註解(或翻譯),和這本書洋溢著青春感的粉紅氛圍其實是十分衝突的。畢竟書名當中對親密關係的渴望,對「太過寂寞」的自剖,也可以只是一種現代人相互疏離的文明病灶吧。只是進入了這篇作品,才知道這本漫畫想描述的那種「寂寞」意味著什麼。

那是一種在疾病、親密與自我剝離之下,幾乎沒有人能理解的寂寞。用瀕臨崩潰的十年青春,換來這篇淚中有笑,卻也令人心疼不已的應召物語。

故事的主人公,其實就是作者本人,在踏入不同人生階段之際,卻因為社會適應或憂鬱症(或許同時都有,互為因果)而產生了極大的生命轉折。她失去了生命中可以得到歸屬感的地方,大學退學之後的打工人生頻頻受挫。因為身心狀態而無法應徵到正職的她,即使辛苦打工有了小小積蓄,卻也不被家人認可她的生存。

為什麼理應最親密的「家」沒有成為她的歸屬?因為家人似乎不覺得她生了病,在龐大的期許壓力之下,主人公非常想要得到家庭(母親)的認可,但是越依存,就發現自己只是越來越想要得到父母的肯定,為他們而活,為社會職場而活而已。那種承認自己需要大量扶持的心理狀態,為了自己好好做些什麼的心情,終於在確定自己需要被愛之後,踏上了28歲羞澀的應召青春之旅。在簡單的線條與具體描繪出內心狀態的格子畫面中,我們似乎可以離作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更近一些。

這本書被歸為18禁是相當可惜的,因為作者其實描述了非常多青春期、青少年的心理狀態與一般的性知識,並不是那種煽情的性描述。此外,在人與人之間相互疏離的網路時代,這本漫畫指示了許多程度深淺不一的「寂寞」,需要找到新的連結和擁抱,才能讓我們繼續活下去。

一般人尚且如此,更何況是身心都更需要親友、社會關懷的朋友們呢?除了日常生活以外,身障者的私密與性慾,也值得投入更多溫情的思考。

總之,這本漫畫很厲害,值得你一看。

延伸閱讀|Emily:用少女體寫的血書
http://okapi.books.com.tw/article/9582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A編工事中,某社主編,一級斜槓鄉土文青。出版寒冬中依舊想靠著台灣文學、人文史地取一點暖,談一點時事,說一些編輯大小事,「編輯元素表」無限期推廣中。
View all posts